电话

殡葬礼仪师:我最大的无助不是面对死亡的恐惧,而是面对家属巨大悲恸的无能


发布者 :cjt1188 发布时间 : 2025-04-13 人浏览

特别提示:本站所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来源于网络采集,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以墓园前台咨询为准。


我来自一家殡葬服务企业——福寿园国际集团旗下的重庆安乐堂,是一名白事礼仪策划师。我出生在吉林白城,2007年毕业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从此踏入殡仪行业。

作为一名从事殡仪工作18年的女性工作者,我见证了很多生命的离去,也陪伴了很多家属走过他们最艰难的时刻。我最大的无助不是面对死亡的恐惧,而是面对家属巨大悲恸的无能为力。死亡虽然是每个人生命的终点,但它绝不是精神的终结。接下来,我想通过几个真实的故事带大家走进我们这个看似平凡却充满温度的职业,感受那些在死亡面前依然闪耀的尊严与爱。

第一个故事是一位老兵的最后一程。

几年前,我接待了一位特殊的逝者,他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在整理遗物的时候,老人的儿子从箱子底下拿出了一套叠得整整齐齐的军装,布料已经有点发脆,胸襟处还有一道裂口。他儿子指着裂痕说:"这是父亲在战争年代留下的纪念。"能够穿着这套军装离去是老人最后的遗愿。我们小心翼翼地为老人穿上那套已经泛黄的军装,同时,在他胸前别上了他珍藏一辈子的12枚勋章。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他年轻时的模样。当老人的儿女们看到父亲穿着军装、戴着勋章安详地躺在那里时,早已泪流满面。出殡的时候,礼仪人员推着棺椁缓缓前行,人群中突然传来敬礼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他的老战友们在用这种专属的方式为他送行。

其实,家属需要的不仅仅是流程化的仪式,更需要的是安放记忆的容器。如今,我总会建议家属参与部分的遗容整理,或让妻子为丈夫梳最后一次头,或叫孙辈给爷爷别上珍藏的纪念章,这些充满体温的互动往往比任何专业手法更能抚慰人心。

第二个故事:十年前,我曾为一个13岁的小女孩策划葬礼。

她因病去世,她的父母悲痛欲绝,无法接受这个事实。面对悲痛的家属,我们能做的就是陪伴和倾听。在场景布置上,我们达成了共识——这不是一场告别仪式,而是孩子璀璨生命的最后一次绽放。

设计师选定了女孩生日时穿的裙子上的天蓝色作为主色调,背景上方悬挂着一对展翅飞翔的天使翅膀,因为父母说女儿就是上天恩赐给他们的小天使。当女孩的父母看到场景完全是按照女儿生前的喜好布置时,他们感到非常欣慰。我们为孩子换上了漂亮的裙子,还为她画了淡淡的、甜美的妆容,她就像睡着了一样。

死亡也许可以带走心跳,但是却带不走孩子眼中对美好世界的憧憬与向往。

第三个故事是一次意外的公交事故,造成车上乘客无一幸免,在这些逝者中,有一个年仅8岁的小男孩。

***妈来的时候已经全身无力,是被两个人架着进来的,她的手里紧紧抱着一床卡通被。***妈说,儿子晚上睡觉只有盖这床被子才睡得安稳。于是,她上前想给孩子盖上被子,却发现孩子身下特别单薄,她又从袋子里取出一块毛毯,想给孩子铺在身下。我见此情景,急忙上前一把抱起孩子。他的妈妈把毛毯铺在冰冷的棺材里,不停整理,生怕哪里没有铺好。许久过后,她示意我把孩子放下,又把被子拿来盖上。我看见她的手在颤抖,于是想上前帮忙,可她坚持自己给孩子盖被子。她对我说,孩子睡觉爱踢被子。说完,她跪在灵前放声大哭。

头七那天,孩子的妈妈又来了,为向我表示感谢,她从一个随身携带的瓶子里倒出几颗小星星送给我。她说,这是她的儿子亲手折的。

第四个故事,是一个儿子给他的老父亲送葬。

王先生从小与父亲感情不太好,他觉得父亲一直对他太过严苛,这导致他从小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流。他的父亲是突发心脏病离开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王先生的内心充满了遗憾,觉得他和父亲之间还有很多话没来得及说。

于是,我要来了逝者的照片和生前的音频素材,运用福寿园开发的AI数字人技术,让他的父亲出现在屏幕上,对他说几句叮嘱的话。在视频的最后,我选用父子二人仅有的一张合照,做成了他们相拥道别的画面,王先生看完后跪在灵前失声痛哭。丧事结束后,他特地找到我,向我表示感谢。

殡仪服务其实是爱的表达和释放,而告别仪式则为家属提供了一个情感出口。

第五个故事是一场关于樱花的告别。

过世的是一位女士,她很爱笑,也很顾家,她总能给家人恰到好处的关心和安慰。可是,在一次体检中,她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在与病魔抗争数月后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的丈夫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妻子藏在笔记本里的一个旅行攻略——《樱花地图》。

得知这个信息后,我们连夜采购物品,在告别厅内布满了樱花树,并在树上挂上这位女士一张张笑容灿烂的照片。她的丈夫非常激动,感谢我们帮他的妻子完成了这个心愿。

殡葬是民生保障的重要一环,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将殡葬业务流程执行到位,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上,给予逝者尊重与缅怀,给予生者温暖与力量,这是我们每一个殡葬从业者的初心和使命。

 

(全文完)
 

网络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