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岜沙苗寨古老的树葬习俗


发布者 :cjt1188 发布时间 : 2025-07-25 人浏览

特别提示:本站所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来源于网络采集,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以墓园前台咨询为准。

在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千百年来,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个枪手部落”的岜沙人始终用一棵树、一片林,诠释“生也靠树,死也靠树”的生命观。

图片

环抱在树林里的岜沙苗寨。陈录晖   摄

 

森林为陵,生命常青

在岜沙,死亡不是终点,而是与大地的再一次握手。岜沙的树葬仪式返璞归真:人去世那天,家人先鸣三枪以示报丧,房族亲人吊唁帮忙,立即上山采伐一棵逝者出生时种下的“生命树”,制作成简易棺材。按照岜沙的习俗,亲人为逝者换好新衣,抬到山林挖好的墓地放入棺材,在完成祭拜仪式后,迅速掩埋,不留坟头、不立墓碑,再次种上一株“常青树”,这棵树从此成为逝者生命的延续,让生命以自然的方式重归森林,完成生命与森林的永恒交融。

这种天人合一的古老树葬,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当下,成为破解“坟冢围城”困境的安葬新风。岜沙苗寨用“森林陵园”替代传统墓地,这一模式不仅实现“零占地”,更成为资源节约的殡葬典范。

图片

岜沙古树林里的“生命树”。

 

人树一体,代代相守

树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植于岜沙“人树一体”的生态信仰。他们信奉“生靠树养,死靠树葬”,日常生活中坚守着严格的护林传统——每出生一个孩子便为其种下“生命树”,每有亲人离世亦种下一棵树,严禁滥伐。

森林的繁茂是生存根基,树葬因此成为其文化中神圣的归宿。而每一棵生命树作为祖先的化身,又反过来强化了整个村寨守护森林的集体意志,形成了风俗与生态保护生生不息的循环。

厚养礼葬,情寄自然

岜沙树葬仪式简单而庄重,办理丧事在1天内完成,它悄然矫正了现代殡葬中“重形式轻情感”的偏差。它摒弃奢华墓穴与繁复仪式,将对逝者的追思融入日常对生命树的照料和对整片森林的敬畏之中。

在树木茂密的山头,看不到一座坟头、一块墓碑,但那里可能就是一座自然天成的陵园,一棵树就是一个祖先的灵魂,在那里看不到生命的终点。这种内敛而持久的纪念方式,推崇的是“厚养礼葬”的文明内核——亲人健在时尽心奉养,逝去后则回归生态本真,让情感安放于生生不息的自然。

岜沙苗寨的树葬文化,以其深厚的生态理念和简约庄严的形式,用树木延续生命、以森林寄托思念的古老智慧,为生态文明安葬提供了实践样本。

这既是跨越历史的传承,也是来自苗岭深处的绿意新风,在广阔的大自然播撒着关于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希望。

 

(全文完)

(来源:中国社会报)

网络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