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殡葬信息网 | 殡葬百科 |

殡葬人,为什么你干了很多年,还是原地踏步?

发布时间:2025-10-24   浏览量:人次

前两天,一个做了8年殡葬的朋友跟我吐槽。

他说:“海哥,我现在特别迷茫。明明业务能力不差,该懂的流程、该会的技术都会,可老板就是不给我升职。凭什么那个来了才3年的小张,现在已经是主管了?”

我反问他:“上次客户家属在灵堂突然情绪失控,差点酿成事故,你怎么处理的?”

他愣了一下:“我。。。我当时赶紧叫了领导过来处理啊。”

你看,问题就出在这。

在殡葬这一行干了20多年,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人。

业务熟练,态度端正,可一遇到突发状况就慌,遇到棘手问题就躲。他们永远在等别人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那个解决问题的人。

真正能在这行走得远的,从来不是技术最好的,而是能终结问题的那个。

为什么你干了很多年,还是原地踏步?

我2002年入行时,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白。那时候跟着师傅做接运,有一次碰到一个特殊情况——逝者生前体重超过300斤,普通的接运设备根本搬不动。

当时师傅在外地,我一个电话打过去。师傅在电话那头说:“小王啊,你自己想办法。”

那一刻我是懵的。但没办法,家属在旁边等着,我硬着头皮开始想:能不能联系消防?能不能找吊车?最后我协调了殡仪馆的特殊设备,又从外面找了4个壮汉帮忙,用了3个小时才完成接运。

那次之后我明白了:躲开的问题,永远是你的短板;解决的问题,才能变成你的本事。

很多殡葬从业者做了五年、十年,依然只是个普通员工。为什么?因为他们养成了一个致命习惯:

遇到常规业务,按流程走;遇到特殊情况,找领导。

家属提出超出标准的服务要求?找领导。

现场设备突然出故障?找领导。

客户情绪激动要投诉?还是找领导。

你永远在把问题往上推,那领导凭什么信任你?凭什么把更重要的事交给你?

职场上最残酷的真相是: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用对人,比你亲力亲为重要100倍

去年我们公司接了个大单——一场300人规模的集体追思会。这种活动最怕的就是现场出乱子。

我当时手下有两个主管候选人。小李技术能力强,每次现场布置都亲力亲为,标准到位。小张看起来没那么“完美”,但特别会用人。

我把这个项目交给了小张。

为什么?因为我发现一个规律:

小李每次都是自己干到半夜,累得够呛,但一旦他请假,整个团队就转不动。

小张不一样。他会把不同的人放在最适合的位置上——手稳的负责遗体化妆,嘴甜的负责接待家属,有力气的负责现场布置。

用人的本质,不是找最优秀的人,而是找最合适的人。

那次追思会,小张团队提前两天完成布置,现场零失误。而且整个过程他只在关键节点出现,大部分时间都在协调和应急预案上。

这就是管理者和执行者的区别。

很多殡葬公司的主管、经理,天天陷在具体事务里。接运要亲自去,化妆要亲自做,连灵堂的花篮摆放都要自己调整。看起来很敬业,实际上是不会用人。

我见过一个殡仪馆的主任,他手下有个员工特别擅长安抚情绪失控的家属,但这个员工内向,不善言辞。按常规标准,这人不适合做接待。

但这位主任偏偏把他放在了“特殊家属对接”这个岗位上。

为什么?因为他发现,那些情绪崩溃的家属,恰恰不需要滔滔不绝的安慰,而是需要一个安静、专注倾听的人。

结果这个员工成了殡仪馆的“定海神针”,专门处理最难的家属关系。

没有废人,只有放错位置的人。

做对事,才能从救火队长变成战略高手

前段时间,一个经营墓园的老板找我诉苦:“海哥,我们销售团队天天忙得要死,业绩就是上不去。你说怎么办?”

我问他:“你们每天在忙什么?”

他掏出手机给我看销售的日报:拜访客户8家,打电话50个,发朋友圈10条。。。

我说:“你看,这就是问题所在。你们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什么叫战术勤奋?就是每天很忙,做了很多事,但都是表面功夫。

什么叫战略懒惰?就是不思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眉毛胡子一把抓。

我给他提了个建议:先停下来,想清楚一个问题——你们的客户到底是谁?他们为什么要买墓地?

一周后,他回来跟我说,团队开了整整两天的会,最后发现:

他们70%的成交客户,都是通过老客户转介绍来的。但过去一年,他们在老客户维护上投入的精力,不到总工作量的10%。

方向错了,越努力越南辕北辙。

后来他们调整策略,把80%的精力放在服务好老客户和转介绍上。三个月后,业绩翻了一倍,团队人员还少了3个。

做对事的核心,就是要事当先。

在殡葬这一行,什么是最重要的事?

不是你接了多少单,不是你做了多少场服务,而是:

你有没有让逝者走得体面?你有没有让家属感到安心?你有没有把这个行业的口碑做出来?

我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理一下今天的要事清单。不是列一堆待办事项,而是问自己三个问题:

  1. 今天哪件事不做,会影响全局?

  2. 今天哪件事只有我能做?

  3. 今天哪件事做了,能产生最大价值?

把这三件事做好,比你忙忙碌碌做十件小事更有价值。

建立体系,才能把偶然的成功变成必然

很多殡葬从业者有个误区:觉得只要自己技术好、态度好,就能把事做好。

这只能让你成为一个好员工,但成不了好管理者。

为什么?因为你靠的是个人能力,不是系统能力。

去年我去一家殡仪馆做调研,他们有个老师傅特别厉害,遗体修复技术一流。但问题来了:这个老师傅一退休,整个部门就瘫痪了。

为什么?因为他的技术全在脑子里,没有形成标准化流程,没有培养出接班人。

高手的本事如果不能复制,那就只是个人英雄主义,不是真正的能力。

我在公司推行了一套“问题解决三板斧”:

第一板斧:标准化。把每个岗位的核心流程、应急预案全部标准化。新人来了,按手册操作,三天就能上手。

第二板斧:工具化。我们启用了一套殡葬服务管理系统,从接单到结算,全流程数据化。谁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目了然。

第三板斧:复盘化。每次服务结束,必须开复盘会。不是追责,而是提炼经验:这次哪里做得好?哪里可以改进?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怎么办?

体系的价值,就是让偶然的成功变成必然的结果。

有了这套体系,我即使不在公司,团队也能正常运转。去年我去外地讲课一个月,回来发现业绩反而上涨了。

这才是真正的管理能力。

你的底气,来自你终结问题的次数

说回开头那个朋友。

后来我跟他聊了两个小时,给他出了个主意:下次遇到问题,先别急着找领导,给自己3分钟时间想想——如果我是老板,我会怎么解决?

三个月后,他在一次大型葬礼上遇到突发状况:逝者家属临时要求更换鲜花布置方案,但离仪式开始只有半小时。

这次他没找领导,而是立即协调了三个部门,调整了现场布局,不仅按时完成,还得到家属的高度认可。

那次之后,老板主动找他谈话,给他升了职。

你看,机会从来不是等来的,而是你用一次次解决问题的能力,证明出来的。

在殡葬这一行,你的底气不是来自你干了多少年,也不是来自你有多少证书,而是来自:

当问题来了,别人都慌的时候,你能站出来说:“这事我来处理。”

当老板遇到棘手客户,第一个想到的是你。

当团队遇到危机,大家都愿意听你的安排。

当家属情绪崩溃,他们相信你能给出最好的解决方案。

这才是一个殡葬人真正的价值。

我常说,殡葬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我们面对的是生命的终点,接触的是人性最脆弱的时刻。

在这个行业里,你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突发状况、特殊要求、情绪崩溃。。。这些都是常态。

但正因为如此,这个行业才特别需要能解决问题的人。

你不需要完美,但你需要在关键时刻扛得住。

你不需要什么都会,但你需要知道遇到问题该找谁、该怎么办。

你不需要永远正确,但你需要敢于承担、愿意改进。

当你成为那个能终结问题的人,你的职业天花板就打开了。


最后,送你一句话:

这个行业从来不缺干活的人,缺的是能解决问题的人。

而你,想成为哪一种?

 
图片
 
 

作者海哥,长期主义的终身学习者

深耕殡葬服务二十余载,致力于殡葬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苏州七彩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昆山硅湖职业学院殡葬系客座教授

多家企业咨询顾问,提供专业咨询指导,欢迎链接~

特别提示:本站所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来源于网络采集,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以墓园前台咨询为准。

相关内容